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2670    
 
   网站首页 | 营养研究 | 健康管理 | 函授考试 | 报名咨询 | 创造思维 | 企业简介 | 联系我们 | 注册登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黍匀字典 >> [人物]郑集
[人物]郑集

 

中国营养学会创始人、营养学家郑集

 

    人生经历

  郑集(1900年5月6日—2010年7月29日),出生于1900年,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0年,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专攻生物化学,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一生致力于生物化学、营养学和衰老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他熟悉英、德、法、俄等国文字,74岁又学日文,90岁开始学朝鲜语。100岁的时候,他还照常到办公室上班,108岁时还参与编写了《中国营养学会史》。

  2009年5月郑老度过了他109岁的生日,中国营养学会特意为这位世界上最长寿教授举办了祝贺活动。那天,当头戴米色遮阳帽、身着深色西服外套的郑集教授坐着轮椅出现在“郑集教授110岁华诞庆祝会暨营养与长寿学术研讨会”现场时,南京中心大酒店的会议室欢腾起来。各地营养学会的专家、郑老的老友、南京大学的学生争相与郑老握手、拍照。这其中不乏有不少八九十岁的老人,虽已是两鬓斑白,但比起郑老,只能算是“年轻的下一代”。郑老不时地向大家挥手回应。

  把生活作科研

  在郑老的床头,有这样一张日程表:早上5点起床;中午12:45上床午睡;下午2:30-3:00起床……

  照顾了老人14年的陆阿姨把老人前天一天的菜单告诉了我。早餐一杯牛奶,两只煮熟了的鹌鹑蛋,用五颗红枣、三颗桂圆、15-20颗枸杞子一起煮的食物,还有一小块面包;中午吃了一碗稀饭,菜是韭菜花炒鸡蛋;晚饭吃了一碗藕粉和一只豆沙包。陆阿姨说,有时候面包会换成蛋糕或蛋黄派,包子、藕粉、面条、馄饨、稀饭是老人常吃的。平时,老人的一日三餐不离牛奶、稀饭、藕粉。另外,老人一天要吃三四毛钱的维生素:维生素A丸一粒,维生素B1:10-20毫克(10毫克/粒,两粒),维生素B2:5-10毫克(5毫克/粒,2粒),维生素B6:5-10毫克(5毫克/粒,2粒),维生素C:300-600毫克,维生素E:50-100毫克。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面对社会上许多营养保健补品,郑老明确表示:“我不主张多服补品,而且对当前各种各样的营养液持保留态度,我认为许多补品是为赚钱骗人的”。

  在饮食营养方面,他重视营养合理,荤素杂食,素食为主。多吃蔬菜,不吃动物油脂和肥肉,只吃植物油,少吃油炸、腌制食物和过辣、过咸、过甜食物。进餐定时,每餐只吃八九分饱,细嚼慢咽。他一向生活起居有常,尤到老年,饮食有节,饮食以三低(低脂肪、低能量、低糖)、二足(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和易消化为原则。郑老坚持所有规定不能随意更改,并且严格执行。他是在以自己作为实验对象,按照自己的科研设计来进行着实验。要做到雷打不动,天天过程序化的生活,一般常人难以实现。但是,郑集教授是以一个科学家的态度实施着这项健康养生的科研项目。


  百岁老人追求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位长寿老人,一生中也是和许多普通人一样,多次与病魔抗争过:1916年患上肺结核;1961-1963年三次剖腹手术,住院近一年半;1997年失血1000多毫升,住院80天;2001年他摔断髋骨;2004年,因胃病住院4个多月。

  每次谈及生与死的关系时,郑老都会用他写的《生死辩》来回答,诗中写道:有生即有死,生死自然律。彭古八百秋,蜉蝣仅朝夕。寿夭虽各殊,其死则为一。造物巧安排,人无能为力。勿求长生草,世无不死药。只应慎保健,摄生戒偏激。欲寡神自舒,心宽体常适。劳逸应适度,尤宜慎饮食。小病早求医,大病少焦急。来之即安之,自强应勿息。皈依自然律,天年当可必。莫道朝霞美,更爱夕阳红。其实,郑集教授自知年老,但他却从来不去想那个老字,他把找事做,找苦吃当成一种乐趣,在他看来,这样的选择,当然还取决于自己的健康条件。郑老说:忘掉你的年龄,不服老,为科学献身,死而后已。且喜老来健,尚无颓废姿,天如假我年,还将再著书,这就是我一个百岁老人的追求。

  在郑老1980年出版的《我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说的:我一生喜欢劳动,青壮年时期忙于学习和业务,无特殊爱好。50岁以后,业余喜欢园艺,从事种菜、栽花、种树。60以后,注意体育锻炼。晚年(70以后)对古典文学渐感兴趣,尤喜读唐宋诗词,特别欣赏陆游、王维和南唐诗人的作品。兴来时也偶尔写一点诗词自娱,对国画欣赏和旅游也有兴趣,每年寒暑假一般外出旅游一次。现在郑老虽年过百岁,依然思维敏捷,身体硬朗,还正在编写《中国生物化学史》。

  留洋营养学博士

  1900年郑集出生在四川南溪一个清寒的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自身又体弱多病。14岁才入县高级小学读书,17岁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21年,郑集考入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不久因病退学。多次因病失学的不幸也没有掩盖住他聪颖的天资,后来他怀揣好友的资助,22岁时如愿考取东南大学(后改名为中央大学,即南京大学前身)。

  刚入大学不久的郑集,有一天,敲开了我国著名生物学教授秉志教授的办公室,凭着自己自学的功底,他把积蓄多年对科学追求的想法倾诉了出来。秉教授耐心地倾听了这位胸怀志向的小伙子的兴趣与爱好,帮他选择了中文、英文、化学以及自己讲授的普通动物学和钱崇澍教授开设的植物学。两位大师的亲身授业,不仅让郑集对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更为他日后选择营养学作为终生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让他亲眼目睹了真正的学者治学态度,让他在道德、品性与为人处事上受益匪浅。大学毕业后,郑集留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1930年,他考取公费留学,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专攻生物化学。其间,他先后在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学习,在学习了科学现代的营养学的同时也有机会师从于一批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营养学权威。那个时代的旧中国,百姓生活朝不饱夕,根本谈不上营养平衡。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主要是供给人体能量,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当时的中国人普遍缺少蛋白质,而中国又是盛产大豆的国家。为此,郑集选择了中国的大豆作博士论文《生物胶体——大豆蛋白质》。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同时,被选为美国科学家荣誉学会(SigmaXiSociety)会员,但是,幼年多病的经历使郑集对中国人的孱弱体质有着切肤之痛,他立志研究营养学也为誓雪“东亚病夫”之耻,实现“科学救国”理想。那年春天,他满怀报国热情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回国的归程。

  钟爱营养教育事业


  回国后的郑集接受了秉志教授的邀请,到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工作。在那里,他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机构——生物化学研究室。1935年,中央大学成立医学院,郑集筹备了生物化学系,成为最早的教授之一,自此开始了一生钟爱的营养教育事业。

  上世纪30年代,国内尚无自编的生化教材。1937年,中大医学院迁成都后,郑集为了教学需要首先自编了一本英文版《生化实习指导》,该书在抗战八年中先后再版三次,用做后方各校生化实验教本。

  现年已近90岁高龄的我国临床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1939年开始在上海震旦大学临床营养学系学习。据李老师回忆,他们当时的“生化课”就是用的郑集老师编写的教材。

  延续着在美国的研究,郑集仍以研究大豆蛋白质为解决民众营养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蛋白质互补的科学依据。而谷物碾磨过细造成营养素丢失、常用食物的营养素分析、储藏和烹调对营养素的影响等课题的研究,其主要用意还是为改善国民营养状况的现实问题。

  社会的动荡,也未能阻止郑老带着他亲手创办的教研室辗转大江南北。八年抗战期间,在敌机的轰鸣中,物资极端匮乏的时期,他始终关心“我国战时国民的营养问题”,研究出“中国国民最低营养需要”。他在成都发起成立成都生物化学会,从而诞生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的学术组织。1945年,他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办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培养生物化学研究生的正式机构——生化研究所,徐达道、杨光圻、彭恕生、丁光生成为第一届研究生。

  这期间,郑老也严格地按照自己营养科学的理论生活、实践着。1935-1936年,南京媒体连续报道百姓因把香蕉和芋头同食而中毒的事件。有着很深生物化学、营养学和生理学基础的郑老对此提出质疑,他毅然从180多对所谓的“相克食物”中选取了流传最为广泛的14对进行研究,其中有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蟹与柿等。郑老首先以大鼠、犬、猴等动物为实验对象,进而对人体实验,以科学为依据充分驳斥了这一与膳食指南倡导食物多样相悖的谬论,证明这14对食品均无相克现象。当今天,仍有人再次提出“食物相克”的谬论,其书籍为畅销书时,许多营养业内的专家都坚定地不信这邪,他们的依据仍是郑老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用科学实验来证实的东西。也就是说,郑老在科研工作中的创新性、实用性、严谨性和勇于捍卫科学真理的战斗性,在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时,已届知天命之年的郑老,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金陵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课。在正式调到南京大学之前,他已在南大生物系创设生物化学研究室。除应邀在农学院、医学院和综合大学教授生物化学,并为之编写适用教材外,他还编纂了系列营养学专著《现代中国营养学史料》、《中国科学史料丛书》、《食物中毒》等。其中,《现代中国营养学史料》记录了我国食物营养研究从萌芽开始,经历成长与发展阶段,直至学科建立的全过程,是十分珍贵的资料。“文革”期间,郑集虽然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仍没逃过劫难,两次被隔离审查,被迫停止工作5年。1972年,他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讲台。在他80-90岁的10年中,他独自编著、出版了7种专著,包括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普通生物化学》、获全国优秀科普书籍二等奖的《衰老与抗衰老》等;发表科学论著、述评及科普文章56篇,其中《健康长寿之路》获全国优秀短篇科普论文一等奖;合作研究论文16篇,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9名,培训进修教师10余名并参加学术会议41次。

  开创衰老生物化学


  1995年,中国营养学会在南京举办第八届营养知识更新班时,郑老以96岁高龄讲授第一课营养生物化学概论,提出营养研究应尽快提升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他调查了100多位7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通过衰老细胞模型的研究、细胞膜糖分与年龄的关系研究、酶与衰老的关系研究、核酸与衰老的关系研究以及免疫、胸腺素与衰老的关系研究,参考古今中外医学原理和我国诸子百家的养生理论,加上个人的切身体验,总结出十条“健康长寿要诀”(附后),在论文著作和多次学术报告中予以推广。基于自己的初步研究和总结国际上已有的抗衰老理论,郑集提出“衰老的代谢失调”学说,成为我国衰老生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

  郑老认为,生物的衰老是由遗传安排的,受环境因素影响,这其中,食物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食物营养是细胞代谢的物质基础,又是调节人体生命过程中一切生化反应的因素,可从多途径影响机体的衰老和寿命。

  90岁时郑老自学朝鲜语,赴平壤参加世界老年学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两篇论文。98岁,他出版《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100岁时,他照常到办公室上班,他常说,只要明年健康允许,我要完成什么什么。直至后来摔了一跤,住院105天,郑集才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校园。时至今日的郑集,仍以旺盛的活力被医生称之为“奇特的健康态”。令人难以置信的敏锐思维以及良好心态,鉴证了他自身提出的长寿理论,在营养实践方面为科技人员树立了榜样。体检证明,他的身体情况明显优于同龄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均无器质性病变,仅泌尿系统有点问题;感觉器官,听力、视力稍有降低;运动器官只有下肢行走困难(与前几年跌跤有关),但上肢还很有力;腰部能直坐很久而不用靠背。最难得的是,他思维清晰,对个人经历、学术观点谈起来如数家珍,对自己的文字资料、家中大小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就连家用开支,他都清清楚楚。“我的目标是起码活到120岁。”郑老曾这样说。在老人看来,科学养生应根据人的健康要求,安排生活制度;根据机体的生理需要,组织平衡膳食。据此,他每日制定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和三餐的食谱标准。

  194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营养工作会议期间,郑集、万昕等专家提出成立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1945年中国营养学会正式成立,郑集先生担任第一届理事会书记,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营养学会随着社会的曲折前进而发展,经历了合并、复会、成长、繁荣等阶段,郑集先生一直关怀学会的发展,并积极参与营养学会的工作。

  1981年中国营养学会复会时,他已年逾80岁高龄,欣然担任荣誉理事。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总结说:“他的百年经历,体现了中国老一辈营养学专业工作者敬业、奉献、求知的精神境界。他作为著名营养科学家得到国内外的公认。”程义勇代表中国营养学会向老人送上贺礼——鼎盛千秋”。他说,这一是我们祝贺郑集先生110岁华诞;二是感谢郑集先生对中国营养事业的杰出贡献。同时,鼎盛千秋寓意中国营养事业兴旺发达、事业永盛。


  郑集健康长寿十诀

  1.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

  2.生活有规律。

  3.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4.注意休息和睡眠。

  5.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

  6.严戒烟、少喝酒。

  7.节制性欲和不良嗜好。

  8.不忽视小病。

  9.注意环境卫生,多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

  10.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

  郑集综合健身操

  (这是郑集教授为自己的需要而编制的一套简易健身操)

  (1)快步200~400步

  (2)骑马式半蹲

  (3)云手

  (4)划船、扯篷、撒网

  (5)凤凰展翅

  (6)压腿

  (7)并膝旋转

  (8)摇头摆尾

  (9)游水

  (10)左右弯腰

  (11)左右开弓

  (12)捶腰摩腹

  (13)单举手

  (14)拍胸呼吸

  (15)头部运动

  (16)跳动和原地踏步

  (17)立正静思

 

    讲述人:贾健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55353564&pageno=1

 

 

 

 

发表日期:2009年9月1日    浏览次数:4505次
  上一篇:[地方]广西永福   下一篇:[书籍]系统深层排毒
 
评论 评论总数:0 条
  无[人物]郑集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
评论人: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发表评论,前去注册,我已经是会员,我要登录
 相关文章
·[概念]健康管理 2008/3/14
·[机构]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普基金 2008/3/14
·[概念]健康管理师 2008/3/14
·[概念]细胞 2009/6/27
·[人物]彭祖 2009/6/11
·[概念]脂肪 2010/6/21
·[信息]清华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信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交流】食物营养成份逐年下降有退化现
·[书讯]《干细胞市场营销》目录
·【常年】历代养生古文写作专题课程
·【汇总】课程函授讲授报名指南
·【简介】黎黍匀
·【课程】营养师1-8级函授课程及标准
·【课程】营养师1-8级函授课程及标准
·[服务]黍匀营养手纹分析专题
·【函授】课程报名表与缴费
·[研究]营养师的级别以及职业划分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
·[指导]你应该如何学习营养学?
·[图片]为爱50年凿六千阶梯
·[概念]生命力指数
·[评论]《肠胃决定健康》的思想高度
·[讲义]减肥饮食设计
·[信息]清华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增加了总β放射
·[信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南通回应禁止制造销售殡葬用品不妥
·王海打假:天赋五常稻花香属于冒充
·[健康]当心这些越养越病的假养生建议
·[疫情]国家卫健委关于疫情最新通报
·[分析]陆挺:今年房地产市场或迎来出
·[信息]定价无标准,万物皆干细胞吗
黍匀评论 - 推荐文章 - 新增文章 - 联系我们 - 企业邮箱 - 网站支持
CopyRight 2009 www.shuyunyingy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黍匀营养创造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71)13078904345  服务邮箱:shuyunyy@163.com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2955525968
备案号:桂ICP备09002927号  你是第 15251422位访问者